Pages

2011-08-29

我對台東大學第14任校長候選人的期許 (三)

大學校長要看重教學

   台東大學的前身是台東師範學院,顧名思義是培養師資的搖籃。教學是老師的主要責任,身為老師的老師,師範學院的教授自然不能輕看教學。前輩吳英長老師是個典範,站在講台上發光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在許多時候,他沈靜木訥,但若談起教學,他立刻容光煥發、眼睛發亮。「熱愛教學、以教學為志業」正是他的寫照。

學校轉型成為綜合大學後,其實教學更顯重要。由於三個學院的學生都不再像昔日的師培生有就業的保障,我們的課程與教學的品質就更顯得重要。一方面,我們要更努力才能培養出具有專業素養的學生,預備好他們去面對競爭激烈的就業市場。另一方面,我們更應思考,大學真的不是職業訓練所!幫助學生探索自我,激發他們對生命的熱情,也許是大學更重要的使命。然而,不論哪一項都不是簡單的任務,也唯有優質的教學能達成。

在今年的校務評鑑之前,校務會議確認了本校定位為「優質的教學型大學」。此一定位明確地跳脫過去總在「研究」的陰影下自卑地活著,還要自我定位為「研究型教學大學」或者「注重教學的研究型大學」的認同混淆,終於在迷霧中找到一條可行的路。

然而,「優質的教學型大學」必須建構在「優質的教學」之上,而「優質的教學」又必須靠賴「優質的教師」。因此,任何有心領導台東大學走向下一個10年的校長參選人,都應該要認真地回答下列幾個問題:

    身為大學教授,參選人自己是優良教師嗎?證據是什麼?
    在參選人過去所擔任的行政或學術職務上,他如何提昇學校的教學品質?
    當選後,參選人會做什麼來幫助自己清楚知道東大的教學品質的良否?
    對於台東大學整體的教學品質,參選人準備如何來提昇?
    對於教學不力的老師,參選人會如何協助改善其教學?
    對於教學優良的老師,參選人又覺得應如何獎勵表揚?
    參選人有什麼可行的策略可以為台東大學招募更多優質又熱愛教學的老師?

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曾有機會到所謂的名校任教,然而他選擇了本寧頓學院 (Bennington College)。本寧頓?那是什麼學校?你聽過嗎?一所美國新英格蘭地區的小型女子文理學院,每學期新生的註冊人數大約只有325人。底下引述的話如果太長還請見諒,但耐心讀完,也許我們就知道為什麼本寧頓成為杜拉克的首選了!

瓊斯生先在本寧頓學院校長任內,把一時俊傑都延攬到校 現代舞的瑪莎‧葛蘭姆、心理學家弗洛姆、建築師諾伊特拉等。然而他最在意的不是這些人的聲譽,而是他們是不是會教,以及學生是否能學到東西。在短短的幾年中,他就為學校募集了一流的師資,雖然人數不多,只有四十五個之譜,但幾乎每一個都是相當有能力的老師;教得較差的,是無法在瓊斯校長任內得到續聘的。其中有十二到十五個老師都是大師級的水準,表現得教人嘆為觀止,並具有相當的影響力。比例之高可說是前所未有的。而且,這些老師對學的衝擊力之大,遠超過學生所能吸收的。   (旁觀者,台北聯經,p.151)

經濟規模不足的台東大學,要如何在極度競爭的高教市場突圍而出,校長參選人或者可以將本寧頓學院放在心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