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2012-08-16

都是12年國教惹的禍? -- 12年國教可能失敗的n個原因

都是12年國教惹的禍?  -- 12年國教可能失敗的n個原因

                                      章勝傑 (台東大學師範學院)

不管12年國教到底是不是好的教育政策,我必須有點悲觀的說,它失敗的機率應該很大。然而,如果12年國教沒能成功,其實是件可惜的事;因為從這個教育政策的內涵來看,它應該會對台灣的國中與高中教育有長遠而正面的影響!不過,也許在我們終究等不到它開花結果的那一天,因為,它要面對太多非政策面問題的障礙,包含了:  
    升學主義陰魂不散
對於一些台灣的家長,在現有的教育階序結構中脫穎而出是孩子一輩子幸福的前提。「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滿朝諸子貴,盡是讀書人」的觀念似乎仍是這個社會的集體潛意識。廢除了基測,無法在一、二分(或一、二百分) PR值的差距間證明自己孩子的優越性,應該會讓一些家長焦慮不已吧!

    既得利益階級的抗拒
好的教育制度應該有促進社會階級流動的功能,使得弱勢族群也能有成功的機會。很不幸地,真實的現象是:「平均而言,明星高中的學生家長社經地位高於一般高中,愈有聲望的大學,其學生家長的社經地位愈高。」換句話說,這些明星高中聚集了許多中產階級的子女,並幫助他們取得更多進入「頂尖大學」的機會。12年國教若成功,學校體系的階級複製效能可能會減弱,對於中上階層的既得利益者最是不利。所以,中產階級往往是反對12年國教最力的一群 也是聲音最容易被聽到的一群!

    明星高中邊緣化的恐懼
「明星」學校並不等於「好」學校,雖然許多時候人們很難區分!一個「好」學校應該要努力將每一個學生帶上來,辦學重點不應在於學生的升學「績效」而應是學生的成長歷程。但「明星」高中未必如此,名校的優越性未必建立在優質的辦學理念與作為之上,而在於它招收了許多「明星學生」那群不論老師怎麼教,都不會表現太差的菁英學生。試問,如果將建中錄取的學生與東中的錄取的學生交換,建中的升學率還能如此耀眼嗎?如果12年國教成功了,各高中學生的素質會更均質化,明星高中的光環自然逐漸黯淡。名校校長會不遺餘力的反對12年國教,其來有自!

    台灣媒體的嗜血本質
似乎不該扯到媒體的,但我不得不這麼說。在教育部推動12年國教的歷程中,教育部的說明或者是支持者的聲音往往被反對的聲音蓋過了,因為批判的聲音與姿態往往比支持的更精采、更有議題性、更有「賣點」!於是,媒體充斥著負面的意見,以致於雖然大多數的人對於12年國教的內容所知無幾,卻也覺得12年國教問題重重,前景堪憂。

    惡質的政黨政治生態
有一些反對12年國教的力道,來自台灣這些年來的惡質政治互動。以致於,不管政策的本質是什麼,只要對方推動的政策,可能會是對方政績的,就要反對。至於推動12年國教對學生福祉以及對整個台灣社會的影響,則鮮有理性的對話。加上媒體效應,政治人物輕易地便能以批評12年國教搏取版面,於是,政策再好都只能滿身污泥 (被扔泥巴) 地蹣跚而行。

    對於單一面向公平性的偏執堅持
有些反對的聲浪來自社會對於12年國教「公平性」的質疑。「畢竟聯考是最公平的制度!」,有人這麼說。「只將學生粗略地的分成三個等級,對成績好的學生公平嗎?」,有人這麼問。然而,基測真的就比較公平嗎?它對於無力讓子女補習的家庭公平嗎?它對於不擅常以紙筆測驗展現所學的學生公平嗎?它對於那些因著沒有背景關係而進不了明星國中特權班級的學生公平嗎?它對於擁有許多藝能天賦或人際智慧但數理邏輯智慧較弱的學生公平嗎?其實,堅持單一面向的公平性,在本質上已失去它的公義性。

    對教育政策的不信任
有人認為,台灣的教改玩了這麼多年,似乎也沒改出什麼讓人滿意的結果,而12年國教也只不過是台灣教育改革的另一個煙火秀罷了。也許,只是也許,多年後我們會發現,這個政策會失敗,一個可能的原因是「很少人期待它會成功」。正如比馬龍效應所指稱的,事情的結果往往會符應我們的期待。

十二年國教其實是個複雜的教育政策,涵蓋的方案有29個之多,各方案是否真能改善台灣教育的體質自然是值得討論的議題。可惜過去這段日子,幾乎所有的焦點都放在「免試入學」的「超額比序」之上。也許,你我都需要花點時間,更多了解十二年國教的內涵,以致於我們可以更正確地評斷它的價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